滿目金黃的稻田里,一棵棵水稻長勢喜人,稻穗腰身低垂,微風吹過,稻香陣陣。遠處,無人收割機正在北斗導航的指引下,按照既定軌跡作業(yè),切割、脫粒、粉碎等一氣呵成,同步作業(yè)的無人耕地機將稻田平整,準備投入新一季農作物種植。

“地里看不到人,但是一切都在掌握。”蘇墾農發(fā)臨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馮衛(wèi)東沿著田間小路巡視稻田,說起今年的種植、收獲情況了如指掌。他的種田秘籍就是稻田里的攝像頭、空中的無人機。
“我們所在的地方約有2000畝耕田,是發(fā)展智慧農業(yè)的核心示范區(qū)。以前種植主要靠人工、農機輔助,現在試點智能化設備,長勢可根據四情監(jiān)測系統,澆水有智能閘門遠程控制,巡田用上了無人機,收獲用上了搭載北斗導航的無人收割機?!瘪T衛(wèi)東指著田里的一處大屏幕和幾個攝像頭,邊走邊介紹。
說話間,一架無人機從空中飛過?!盁o人機不僅可以打藥、施肥,還能自主巡田?!瘪T衛(wèi)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無人機巡2000畝地,需要半天時間,靠人工則要5天時間,除了節(jié)省成本、提高效率之外,利用科技裝備使巡田的覆蓋面更廣。
這些從天空與田間收集的數據,最終匯向稻田旁的江蘇農墾智慧農業(yè)科技園。在全域農情測控平臺上,管理員鮑傳華根據數據情況,將生產指令傳到田間地頭。工作人員通過智能終端或者手機,即可操作農機、無人機進行田間作業(yè)。
“智慧農業(yè)是破解‘誰來種田,如何科學種田’的最優(yōu)解,目前,智能閘門等設施已經向其他分公司推廣?!瘪T衛(wèi)東說。
豐收的田野和無人化農機,勾勒出現代智慧農業(yè)的生動畫卷。正如馮衛(wèi)東所言,智慧農業(yè)貫穿耕、種、管、收的全過程,讓“看天吃飯”變?yōu)椤爸於鳌?。未來,蘇墾農發(fā)將和高校合作,研發(fā)更加聰明的種田“大模型”,提升生產效率,譜寫全新的智慧農業(yè)篇章。
來源:央廣網(https://apicnrapp.cnr.cn/html/share.htmlid=30356386&ui=Pe9SQmnAvERmVFwdUXJSciJ/YQhOn2dpV5YW9iFzzs7/HVCcM5Et0AEYzpdcfqod&action=share&type=1)



